第一篇: 情緒病是什麼?

什麼是情緒病? 許多都市人都有一些誤會,認為日常有太多負面想法或者困擾的心情,就一定是與情緒病扯上了關係,事實上,一般人在大部分時間中所經歷的負面思想和情緒,例如不開心、失望、焦慮、憤怒及自信心下降等都是短暫性的,面對當今較為複雜的社會環境,即使多了負面想法也是普遍的情況,我們會運用一些思想策略和適應性強的應對行為去處理,以令這些情況變成「轉瞬即逝」的經驗,並不會為正常生活帶來太多負面影響。這些較健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:

  1. 憑著以往經驗,例如曾經遇過相類似的事情;運用理智、邏輯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思維方式,有效處理當前困擾的事情。
  2. 當不能完全依靠一己之力時,尋找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,或社交支援幫助。
  3. 若困難不能在短時間內能夠完全解決,我們會自我調節對當前困擾事件所持有的個人想法或信念,彈性處理負面想法的內容,例如從不同角度去看事情,把負面想法內容重塑,變得較為正面,同時亦容許將注意力放到生活上其他正面的情感上。

小美在公開考試中不能得到預期分數,直接進入心儀大學攻讀護理學學士課程,負面思想「我真的很失敗!」曾令她感到困擾,回想為何自己不能考得好一點,過了數晚後,小美知道沒有直接的方法能夠改變考試帶來的結果,她認為需要想想其他辦法去解決她的理想(成為專業的護士)問題,在想解決辦法的同時,小美在想:「可能有很多護士也不是直接經過大學培訓而成為護士,可能上天也會讓我成為專業的護士的。」,但小美並不掌握她能從什麼途徑,向著她的目標進發,於是她向當護士的朋友協助,原來一些醫院有舉辦護士培訓課程,也有一些大專院校有相關課程。小美頓然感到前路是有希望的,也不覺得自己真的「很失敗」,她的專注力已放在一些有意義的行為上,並不沉思於她的考試失敗。

若果不能直接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,亦難以從正面一些的角度去想事情,應該怎麼辦? 事實上,一個心理健康的人,我們會自然讓那些負面想法存在於腦海中一段時間,而不刻意採取任何思想或行為的回應,我們的心理功能會讓這些負面想法自然流逝,這稱之為「分離靜觀」,是一種我們與想法之間的一種關係,「分離」是指自我與想法不是融為一體,想法並不是直接代表或描繪現實,就像以上的小美例子,「我真的很失敗!」的想法並不能代表小美就真的是一個失敗者一樣,小美亦不會因為這個負面想法而「定位」了自己,小美知道它是一個負面「想法」而已;「靜觀」則意思我們以一個被動的觀察者角色,觀察著那些想法,沒有刻意採取任何思想或行為的回應。這樣的話,負面想法其實並不會對我們心理上產生任何負面影響,它只是腦海中的一個「過客」而已。

阿龍是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助理員工,因最近晚上睡得不好的緣故,整天工作都沒精打采,老闆在早上責怪了他沒有跟從部門最新指示,通知已預約的病人有關防感染措施,阿龍感到沮喪,而且對上司的責怪放在上心,很怕自己的工作評估受到負面影響;但是,在日間工作的時段內,阿龍需要負責面對眾多到部門應診的病人,阿龍知道要集中精神工作,把每一位病人都溝通好,做好自己本份,阿龍察覺自己那些負面想法和情感仍在腦海中,但他仍能注視眼前的工作,讓那些東西佔據一個有限的空間,過了數小時,阿龍本以為自己停下工作的時候,會去反思那些負面想法和經驗,但原來那些東西已經消散了,放工後阿龍還和女朋友去了看電影。

但是 ……

 

當我們不能用以上形式去面對困擾想法,便有機會慢慢患上情緒病,在新一代心理治療元認知治療的理論中,「情緒病」簡單來說,就是以下5大問題:

  1. 負面的情緒特別深化
  2. 困擾時期延長
  3. 自我危機感增強
  4. 自我負面信念越來越變得堅固
  5. 專注力難以集中於內心威脅以外的事情

 

情緒病患者把專注力都集中以「認知注意綜合症狀」/ Cognitive Attentional Syndrome (CAS) 的思維或行為模式去應對負面想法。CAS是近代心理病理學中,被認為是情緒病維持及惡化的成因。至於什麼是CAS? 請看另一篇相關文章認知注意綜合症狀。